韦交战于辽水之上,扶余府军马三年未曾更戌,正当借此良机更换戍卒,以定军心。”
大嵩璘捻须笑道:“左相让寡人撤军,诸位爱卿以为如何”
渤海国有常备军约三万,屯重兵于西部的扶余府,以警戒渗入辽东的契丹,自耶律德隆部被驱逐出辽东后,这支驻军就失去了目标。
高怒龙主张撤军的目的,表面上是体恤将士们的戍边之苦,以做安抚,实际却是解除新罗人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放手与李茂一搏。
在此之前,渤海国曾多次商议辽东局势,认为李茂与新罗一战的结果必是李茂失败,新罗和他们的傀儡辽东城薛青裹将占据整个辽东,这势必引起大唐幽州节的不安,和契丹人的猜忌,如此一来,新罗人将陷入群虎环伺的窘境。
到那时候渤海国与新罗国的实力对比将发生有利于渤海国的大逆转。
自大钦茂死后渤海国陷入长年战乱,国势积贫积弱,大嵩璘费尽心力结束了内战,恢复国力却尚待时日,倾国之力与新罗国战于南海府,却是屡战不胜,大嵩璘已是心力交瘁,苦不堪言。
所幸新罗国国内也不宁定,十三岁继位的国王金重熙成年后,不满摄政王金彦升把持朝政,依靠一批年轻朝臣与金彦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