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> 回到民国当大帅 > 正文 第359章 喇嘛教(二)
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,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,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,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“藏传佛教”。

    根据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,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灭佛事件,估计是当时的喇嘛做的太过分了,而在后弘期,藏传佛教大致分为了宁玛派、萨迦派、噶举派、噶当派和格鲁派五个教派,其又以格鲁派实力最大,寺庙最多。

    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,发端于十二世纪初,公元1193年,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(意指圣识三时,三时即过去、现在和将來)大师,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,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,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,此后,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,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,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、认定、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,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,据估计,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。

    在此值得提出的是,在藏传佛教各宗派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,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