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另一个优点,杨克斯对飞机结构演进的影响是全面性的,他是第一架悬臂翼飞机、第一架全金属飞机、第一架低单翼飞机的设计者与制造者,一次大战期间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革新是硬壳式机身,硬壳式结构有着薄而成弧状的外壳,不需内崁式加强条就能支撑外负载,如果外壳和可分担负载的隔框或加强条搭接,则就称为半硬壳式结构,这两种结构的主要承载件都是那层应力蒙皮,因此若依照严格的定义,现代的飞机很难说是半硬壳式结构,因为机体蒙皮上有许多开口提供维修工具的进出,所以绝大部分的气动力负载都由保形条和隔框承受,而不是蒙皮。
硬壳式机身实际上在一战爆发的前夕就已经出现了,当时已有人尝试在圆形的的木制隔框上,铺上几层很薄的三夹板,但因为很费工,以这种施工方式做出來的飞机沒几架,其最著名之一的是法国的竞赛者号,这架快速且流线的单翼机壳状机身,是由上、下两片靠模成形的木质三夹板接合而成,它在1912年创下时速超过100海浬的纪录,硬壳式施工技术的突破是在1918年,当时在洛希德飞机制造公司任职的诺斯洛普,和公司创办者洛氏兄弟亚伦和莫肯,以及公司内的制造领班史特曼,共同获得了硬壳式机身制程的专利,将施工的时间大幅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