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昵称为「锡驴子」,机翼安装在机身的央高度(置式),翼根很厚,逐渐推拔到薄且平直的翼尖,杨克斯曾想使用木材,但经过详细考虑之后,他认为只有金属材料才能完成他的设计理念,杨克斯认为在大自然成长的树干和树枝,只能提供大小、形状固定的木料;而金属所能提供的特性与尺寸,几乎毫无限制,它容易加工成形、可靠、强度值可以正确掌握、又不受天候及大气的影响,虽然德国军方对杨克斯的设计怀疑且排斥,但杨克斯深信飞机本來就应该以金属制造,并继续改进他的设计,他将机体外蒙皮由铁片改为当时德国刚发明的轻质铜铝合金,用在1917年全金属的J-4一又二分之一机翼飞机上,铝质外蒙皮呈皱褶形來增加强度,皱纹方向由前往后以减少风阻,它被德军选定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武器,同盟国对它几乎束手无策,到大战结束的1918年11月,全金属、铝质皱褶外蒙皮、悬臂式单翼构型的J-9和J-10相继服役,这两型飞机的机翼都摆在机身的底部(低置式),和以往把机翼摆在机身顶部(高置式)或间有所不同,杨克斯考量一旦飞机失事坠毁,由于机翼可以吸收撞击的能量,对飞行员的安全不无裨益,到可收式起落架出现后,低置式机翼可使用较短、较轻的起落架,显示出此种设计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