敌人打过来,也有地方藏。这建议很快被批准,全市都开始了修葺防空洞的工程。老蔡他们厂也不甘人后,组织了几十个专业工人,来到鹅岭,整修防空洞。
老蔡小时候就住在渝中区的下半城,山上山下,从小玩到大,对防空洞还是很了解,但真正开始施工作业,老蔡还是发现,鹅岭脚下的防空洞,和他原来玩过的有很大不同。
一个是防空洞错综复杂,交织纵横,规模庞大,没有图纸的情况下,很容易迷失在里面。刚开工时,就有个工友,找地方解手,却再也没走回来。大家找了两天,一无所获,便推测他可能失足落下了隐蔽的竖井,即使摔不死,也饿死了。于是大家只好以最外侧的洞子为中心,花了半个月时间,一边勘察,一边记录,弄出了个坑道的地图,免得再有人迷路。
第二个是,这次勘察,老蔡才发现,这山里,不但有抗战时修的防空洞,还有古人挖掘的地道,大多数是相通的。只是古人修的地道要窄些,但走一段,就会有个比较大的厅室,里面还有些残留的灶台,看来是古人屯兵、运兵用的。但里面的通道,很多坍塌了,无法真正了解这些地道的规模,但老蔡估计,他们那次踏勘的部分,可能只有总规模的二十分之一。
我想了想,也明白了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