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在一把锡壶上看到“黄裳”这两个字时,他哑然失笑:这到底是哪个黄裳?
好在现在是信息时代,不知道就上网搜。摊主当时随便输入黄裳两字搜索了一下,还真不少,大部分是写《九阴真经》的黄裳。其实这个黄裳的原型,就是北宋的一个家黄裳,除此之外,还有当代家黄裳,还有几个人在网上的昵称叫黄裳。
摊主连翻了七八页,就是沒有发现有什么手工艺方面的古代名人黄裳。便关了页面。
事实证明,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。你随便弄了个“黄裳”搜搜,就放弃了,怎么不加个“锡壶”试试?
他就是沒有。作为一个卖工艺品的小贩,他也就这样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由此觉得,这是现代人玩得把戏,这个人想必也是个金庸迷,顺手來了一个落款。
有人说,不愿努力的人,想象力都比较丰富,这话儿有点儿太宽泛,但是,很显然,这摊主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
如此精美的一把锡壶,即便是一件仿品,怎么会去落个武侠里的名字?
要不说,知识就是财富,虽然说这句话很多时候都是一句空话,但放到古玩行里,多知道一点儿,有时候就是个大漏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