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时空,光刻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,1960 年代的接触式光刻机、接近式光刻机,到 1970 年代的投影式光刻机,1980 年代的步进式光刻机,到步进式扫描光刻机,到浸入式光刻机和8102年的 EUV 光刻机,设备性能不断提高,推动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往前发展。
曝光光源方面,从 1960 年代初到 1980 年代中期,汞灯已用于光刻,其光谱线分别为 436nm(g 线)、405nm(h 线)和 365nm(i 线)。然而,随着半导体行业对更高分辨率(集成度更高和速度更快的芯片)和更高产量(更低成本)的需求,基于汞灯光源的光刻工具已不再能够满足半导体业界的高端要求。
1982 年,IBM 的 Kanti Jain 开创性的提出了“excimer ser lithography(准分子激光光刻)”,并进行了演示,现在准分子激光光刻机器(步进和扫描仪)在全球集成电路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。在在发展的 30 年中,准分子激光光刻技术一直是摩尔定律持续推进的关键因素。使得芯片制造中的最小特征尺寸从 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