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是个大家族,对子弟的要求也甚是严格,家里请了先生设了家学专门教导族中子弟文章。
    关蘅是女孩儿,她爹从小就想给她往大家闺秀方向培养,琴棋书画针线女工那是样样都请了名师,不过她当时年纪小坐不住,经常偷偷逃了这些乏味的课,跑出去玩。
    只有这“书”她却是坚持下来了。
    原因无他,教这一门的老先生实在太凶,每天大字写不够,打手板!十日写字没进步,打手板!
    后来随师傅习武,练字却也没丢下,只是那军中战场,难得有清闲时光罢了。
    现在写字倒是方便了,小小一支笔随便哪里一收就能带着,还不用研墨,而毛笔已经从从前的文人必备本领成为如今的兴趣特长了。
    不过关蘅倒觉得挺好,简单便捷了便能广而用之,就像从前知识只属于士人,能识字便是好大的本事,虽然读书人是吃香了,但是将知识束之高阁却非好事。
    这是关蘅来这里的这些日子看出的,现在的人总是抱怨从前的好东西没人继承了,但实际上,明明是这里的整个大环境进步了太多,才显得那些传承变得小众、落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