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年时间,两人都积累了数十万计的家财。
……
四零年代的香江,其实已经相当繁华。
它的人口一度多达一百六十万。要知道,过百万人口,已经算大城市了。全國十四亿人口,过百万的城市不过九十三座。
因此,项南和周清泉凑得六十万港币,在闹市区已经买不到地皮了。
好在他知道香江未来会飞速发展,城市外扩的速度非常之快,因此就把目光放在偏离市区的郊区。比如九龙城、深水埗、黄大仙等地。
经过一番比较之后,最终在深水埗,以一港币每平尺,购置了近四十万平尺的地皮,随后建造七层的民居,供租赁所用。
据项南所知,随着内战的打响,为了避难,有大量人口涌入香江。
香江人口数量,从四五年的六十万,增长到五零年的两百万,翻了近三倍之巨,平均每个月就有十万人涌入。
这么多的人口涌入,自然就需要房子。因此现在盖楼,到时候,坐等收租金就可以了。
楼房是项南亲自设计的,房子面积很小,各个都只有二十到三十平,勉强算一室一厅。
项南考虑得是,难民都没什么钱,大房子是租不起的,小房子能容身就很好。所以把房子盖小一点,租金收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