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4节
体未破的婴儿那样的先天状态,内无思虑,外无烦事,则精神不散,纯是先天用事,天真活泼,百无一知,这正是“专气”之妙。能常应常静,百无一乱,这便是“致柔”之妙。正因为婴儿能专气致柔,无欲无知,无思无虑,所以神气能合一,魂魄能相随相抱。如果心气不能专一,要想使它化刚为柔,以柔克刚,更所难能。气不能柔,那能达到返老还童、状如婴儿的境界呢?
    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学说,从修性炼命,性命双修,而求得祛(qu)病延年、长生不老的方法,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,是我们民族的至贵珍宝。至佛学传入中国以后,佛道圆融,汇合成中华文化的特色,其中修炼性命的人体生命科学,万紫千红,千门百派。无论是以性领命,也无论是以命促性,都要求做到“心息相依”、“神气合一”,也就是太上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”的修证原则。
    这种修性炼命的修真之道的学理与方法,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流行。例如儒家孟子的修心养气功夫,已经达到纯粹精湛的程度。正如孟子在《尽心篇》中所云:“可欲之谓善。有诸己之谓信。充实之谓美。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。大而化之之谓圣。圣而不可知之谓神。”孟子在此指出修心养气之道,若不能专一修持,一曝(p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