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6节
门户,忠于职守,这是往昔所造的自作自受。
    现代人类的生活富足齐全,可以说业力的牵缠已甚微小,应当知足常乐,不可迷入酒色财气中再造新业。无论宠辱得失,皆应置之度外,唯道是真,这才是一个明白人。人人皆具有道心佛性,世人却茫然不知。“是佛而忘佛”。故当“焚去木偶相,求出真如来”,方不枉来人世一生!
    【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上,辱为下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】
    此段是重复加深解释上文之义。意在唤醒世人认识宠与辱,都是危险的祸胎,唯看人心如何去把握。世人只知“宠为上”,所以人人所好;“辱为下”,所以个个所恶。故人心皆趋高而避下,求宠而远辱。不知宠之所来,亦是自然而来,原非我之所求而有;辱之所至,亦是自然而至,亦非我力所能禁,故宠与辱皆是自己所造的前因,今日所结之果,是一种自然全息因果律的必然定数,人的主观意识是无法抗拒的。
    佛祖曰:“世间无偶然,皆是因果大循环”。人若明白此理,得宠不为宠,不以尊贵自居,不以势欺人,知宠守辱,处上守下,谦恭自卑,超然于宠辱之外,心不落宠辱之尘,必不会有“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”之心。假若不明宠辱互变之理,得宠便惊喜若狂,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