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6节
以宠傲视于人,不可一世,丧失谦德,必遭非议,谤毁也在所难免。由得宠而受辱,弄巧成拙,仅此一步之遥。
    心地无私天地宽。有道之人心地宽广,处世应事,无论宠辱,都能“提得起,放得下”。不粘不滞,来去自然,故无宠辱之患。得宠后又怕失去,这是常人固有的心病。人心都是“好上还想好”,“高了还想高”,欲心难平,永不知足,无有尽时,这正是酿成人生悲剧的根源。
    世人多是失宠若惊,心生忧患,心理不平衡,受辱也惊,恐祸辱再来,惴惴(zhui)不安。其实两者皆是心起波澜,自己惊吓自己。古有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”之说,内含着极深的自然大道之理,只可惜常人难以理解个中真谛,更难遵行做到。道高德重之人,得宠时,不敢自安,居高位如临深渊。遇顺境,如履薄冰,贵不敢骄,富不敢奢。失宠时,则不悲戚,淡然处之,心静如水。人之所以有宠辱之患,唯在于有心。心已无有,何患之有?
    忍辱是菩萨六度之一。修真路途多奇险,当业力释放,魔军横前阻挡。当遇挫折毁谤时,当遭灾难奇辱时,当受病魔痛苦时,不怨不怒,由忍化恕,心自安然。外忍饥寒,内忍七情六欲,乃至伤病疾痛、烦恼折磨、内外环境的压力干扰等等,皆能忍而不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