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上叶秋桐并不笨,在茶店打工三年,已经对如何品茶了解得七七八八了,当时她还有一个绝活,就是只要喝了茶,就知道是哪个茶区产的,说到近在身边的乌龙茶产区,她甚至能知道这泡茶是源自哪个乡镇、甚至哪个制茶师制作的。
壶小乾坤大,小小的茶叶里,也能品得人生三味。
每一个乡镇的土壤营养物质含量不同,因此做出来的茶细品之下滋味也不尽相同,或醇厚,或单薄,或散发出花果香,或散发出浓郁的奶香。
只要有心,从这些滋味上,去判断茶叶源自哪个产茶区并不难。
再加上在茶店里能喝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茶,所以叶秋桐品茶亦算得上入门了,此次在茶农面前小露身手,茶农便知道眼前的这位客人不好欺负,乖乖地换上了他自家制作的最好茶叶。
以次充好,这是茶农惯用的伎俩,当然,欺负的是不懂茶的外行。另外,对于半懂不懂的客商,茶农则采用调茶的方式,即把不值钱的肉桂或者毛蟹调入较好的铁观音中,以欺骗顾客,赚取高额的利润。
但是看到叶秋桐这么熟络,品茶谙得真味,茶农自然不敢以次充好。
果然,这换过后的铁观音泡出来,滋味便不同了,虽是热茶,入口却不烫,有一股浓厚的牛奶香味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