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了几家,才找到家里有肉骨头的。
那家的骨头也是割猪肉的时候掌柜随手拿了当添头的,上头几乎刮不下二两肉,加上柱子摔折了腿,“乡里乡亲的,这两根骨头尽管拿回去给孩子熬汤,别给铜板这么外道了。”
一眼又瞅见人家灶台上的猪肉,柱子要休养也不是两顿骨头汤的事儿,索性买了来,省得这两三日赶集去买了,裴大娘扣扣搜搜捏出来六个铜板:“既如此,那这猪肉给我割上几两,连汤带肉地吃了好得也快些。”
……
这猪肉二十来文一斤,家里灶台上这块买来一斤重,那秤杆可是翘地高高的,少说也得一斤一两左右了,只昨儿个切了不到一半炒了吃,下剩的没有七两也有六两,按集市上的价格,也就是十一二文,可也不好说什么,得了,看在孩子的份儿上,吃点亏就吃点亏吧,于是,裴大娘赶集的功夫都没花,就用六文钱换回了六七两连肥带瘦的五花肉,并两根大骨头,按照裴大娘“没捡到钱就算丢”的性格,这一趟算是没白跑。
这点食材如若给杜芊芊来做,保管给你弄出一锅好汤来,必得一次加足凉井水、再添了柴火慢慢儿加温,汤头才会更鲜美,水开之后滴几滴醋,骨头里头的磷钙溶解于汤内,更便于肠胃吸收,等起锅时候再放盐,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