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不会很难。
这时候竞争比较少,前世那些服装品牌,大多还处于草创阶段,不成气候和规模。要到二千年前后,中国加入wto,跟国外的服装企业血拼过之后,大家才有了品牌意识。
那时候国产品牌开始遍地开花,有的甚至走向国际,达到一流品牌的水准。
不过想想办服装厂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,自己哪有能力筹措到,叶纤红打了退堂鼓。
男人们刚才还在讨论可行的方案,说着说着话题就偏了。
从虞城的企业,跳到各自的现状,于是有人叹起了苦经,说自己没有钱用,连车子也买不起。
这时候国外的车企开始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,全民骑自行车上班的场景,开始发生了变化。一些早期的个体户和下海的机关人员,赚钱买了车,开始过起了有房有车的富豪生活。
这些情况在京城和深圳尤其普遍,很多年轻人受不了诱/惑,甚至考虑不顾家里长辈的劝阻,弃政从商。
在座的人,大多数因为得不到家族的资源,所以外表看着光鲜,实际上手里没几个钱,从商对他们来说,非常有吸引力,甚至肖东灿也动过这样的念头。
叶纤红记得,九十年代初确实刮过一阵下海风,特别是今年,据说有十二万人辞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