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上百年,边境百姓苦不堪言,究其原因,都是重文轻武带来的恶果。
重文轻武是赵鼎城的祖宗赵匡胤提出来的,尽管对巩固政权好处多多,但文臣苦读书,武将不练兵成了潮流后,边防军备日渐薄弱。
辽国和西夏还有南边的夷狄,就是抓住中原王朝重文轻武的弱点举兵犯境。
辽国的萧太后,夏国的李元昊,是火中取栗的枭雄,他们都是野心勃勃,想从中原这块大蛋糕上切一份羹。
戎狄一犯境,朝廷便着慌,文臣武将全被遣派第一线,范仲淹、赵鼎城这样的秀才也不例外,成了首当其冲的将领。
自宋太宗“北伐”大败后,宋庭和辽国的军事形势极不利于宋。
宋真宗即位后,辽不断南下骚扰,宋军屡遭败绩,彼于奔命。
朝廷内外,忧虑重重。宋真宗改变策略,调运民间防御力量加强边防的措施,取得了很好效果。
加上李继迁在1004年初被吐蕃人箭射而死,西北形势暂时缓和,朝廷有时间腾出精力对付辽国。
辽圣宗举兵南下攻宋,有转移内部矛盾、巩固统治地位的因素;而宋廷以硬对硬,狠狠敲了辽国一棒子,最终形成澶渊和盟。
澶渊和盟前的辽国有内忧,宋庭却是内部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