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
一直到多年之后,2006年的颁奖季依旧被称为是“史上最混乱的一年”。
从票房到口碑全面领先的“狂暴之路”却没有能够展现出“泰坦尼克号”、“魔戒3”的强大统治力,在颁奖季之中陷入苦战,不仅仅因为这部电影剑走偏锋的邪典属性,可以说是将主流风格彻底击碎,与学院一贯四平八稳的矜持和保守格格不入,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挑战着学院的敏/感神经;还因为好莱坞正在经了鲜明的阵痛期
这种阶段与电影产业无关,而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觉醒有关,就好像二战之后诞生了垮掉的一代文化,从此衍生出大量相关艺术作品一般,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,互联网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让社会进入了变革的阶段,从2005年“断背山”打破禁忌束缚的横空出世,到2006年“狂暴之路”唤醒文化的多元化、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崛起,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投射在了电影产业之上。可以说,小小的颁奖季折射的却是社会的变迁。
但是,这种变化对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来说却是天崩地裂的蜕变,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,也不仅仅是魄力,更是一种锐利恰恰是学院所缺乏的特质。1940年的“公民凯恩”是电影拍摄技巧的全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