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这一天,林延潮坐衙,刑房司吏以及本府推官二人一并向林延潮道:“司马老爷,这是近两月来所积的讼事卷宗,恳请司马老爷过目,然后择日放告审问。”
林延潮闻言草草过目后,这讼事卷宗有八十卷之多,有人命,户役,贼情,婚姻,继立,债负等等之事。
林延潮道:“这些案件州县能审之则审之,为何交给本府,莫非都是越讼上控不成?”
在大明律中规定,军民讼词皆至下而上陈告。比如分守道,分巡道,甚至一省主理刑名的按察司,都可以接百姓词状,但不可以亲自审理,需发往州县。
至于州县,也不是什么案子都审理,一般民事都由乡间宗老裁断,有一句话是民不举则官不究,就在这里。
一般只有大案要案,这才交给官府审理。
所以林延潮看这么多卷宗,不由质问,难道这地方知县都是吃干饭的不成?这些积压的刑事案件也要我这代理知府解决,我这到底是中级法院,还是地方法院?
一旁刑房司吏,以及推官向林延潮说了其中的情由。
原来这是与地方官的考评有关。
为什么呢?因为儒家法治追究的是无讼境界,孔子就说过,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