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无讼乎。
若一个地方老百姓好讼,就被称为健讼之地。官方评价是满地刁民。
因此诉讼与教化有关。
地方官在治理地方时,目的是听讼,使人无讼,达到无讼息讼的境界,若越听讼,治下的讼案越来越多,这无疑影响他们任官的考评。
对此下面地方官,也很有办法,如州县衙门一般都是每逢三六九放告。
他们就投机取巧,改成每月初二,十六放告,从平常的一个月九次改成两次。
还有很多地方州县,都将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定为息讼期,理由时这段时间为农忙之时,尔等老百姓还是安心种田,咱们州县不接民间讼状,名为息讼养农。
当然还有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批驳。老百姓告状是不,咱就给你找毛病,各种理由不给你审理。
于是老百姓们没有办法,只能越级上控。
林延潮看了这卷宗中,很多都是州县不予审理的案子,然后老百姓越级上控。
一般而言老百姓都是好说话的,堆积到府衙来的案件,都是民怨甚大,实在忍无可忍才越级的。
其中有豪强侵占民田的,有的是打死人的案件,拖延六个月不审理。老百姓也是铁了心了,沉冤不雪,就不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