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五章我们是登州营
四位进士出身的文官,凑一块商议这个奏折该怎么写的时候,大家都犯难了。正经是陈燮的功劳最大,但是各位文官心里都有九九。危机的时候,想着保住性命,危机过去了,该惦记的都惦记起来了。人就是这德性,更不要明朝这些文人了。
最典型的就是曹文昭,累死累活的死战,战功全都被洪承畴给黑了。要不怎么明朝的文人太不是东西呢。在座的四位,也就是卢象升比较坦荡,但是他不傻啊。一看其他三位捻着胡须做思考状,他心里便明白什么意思了。
李觉斯和刘大巩的意思差不多,死守滁州的功劳必须得到突出,但是又不能摆在卢象升的上面。官场的规矩如此,首功必须是卢象升的。那么他们的功劳,排在第二,接下来才是武将的功劳。正常的流程就是这个,大家先照不宣,都等着杨廷麟先开口。
问题是杨廷麟的心思不一样,他可是不想得罪陈燮。要这货是愣头青,那是不能的够。多算一个另类。换成别的武将,杨廷麟的妙笔生花能解决问题,把文官放在功劳簿的前面,那是一问题都没有的。陈燮就不行了,一个是这次的功劳太大,另一个是陈燮有粮食。
杨廷麟挺犹豫的,站在卢象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