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> 译文序跋集 > 正文 第24章 《农》夫》译者附记
革前的俄国社会的缺点;这《饥馑》,却是后期作品《某市的历史》之一,描写的是改革以后的情状,从日本新潮社《海外文学新选》第二十编八杉贞利译的《请愿人》里重译出来的,但作者的锋利的笔尖,深刻的观察,却还可以窥见。后来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《炭画》,还颇与这一篇的命意有类似之处;十九世纪末他本国的阿尔志跋绥夫的短篇,也有结构极其相近的东西,但其中的百姓,却已经不是“古尔波夫”市民那样的人物了。

    《恋歌》译者附记

    罗马尼亚的文学的发展,不过在本世纪的初头,但不单是韵文,连散文也有大进步。本篇的作者索陀威奴(Mihail Sadovea

    u)便是住在不加勒斯多(Bukha

    est)的写散文的好手。他的作品,虽然常常有美丽迷人的描写,但据怀干特(G.Weiga

    d)教授说,却并非幻想的出产,到是取之于实际生活的。例如这一篇《恋歌》,题目虽然颇像有些罗曼的,但前世纪的罗马尼亚的大森林的景色,地主和农奴的生活情形,却实在写得历历如绘。

    可惜我不明白他的生平事迹;仅知道他生于巴斯凯尼(Pasca

    i),曾在法尔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