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,看着了,被激怒了。持这种质疑的人,一定要提醒自己看得够远吗?自己近视吗?十年之后,五十年之后,自己的看法如何呢?
社会的规律是大势,怎么往前走是“天定的”。
一届能力强的**让人们欢欣鼓舞;一届能力弱的,手忙脚乱的,不断亡羊补牢的**让人们垂头丧气。从本质上说,这两种情况是一回事,人们的欢欣鼓舞或垂头丧气都是“当局者迷”,都是“身在此山中”。
一个优秀作家的激动或沮丧不应该在这里。
第三种质疑是科幻式的,自作主张,异想天开,漫天要价。
还有质疑的基础问题,就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质疑。
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习惯睡在一个大瓦罐里,亚历山大大帝知道了,去问他: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?”哲学家睁开眼睛说:“万分感激,请您移开一步,不要挡住我的光线。”
有人解读为,这是哲学家的智慧,光线不是皇帝能赐予的。
有人读出不畏皇权。
这两种解读都内含着质疑。其实,哲学家在这件事上想的一点也不复杂。除了不要挡住光线,他没想别的。
我们有不少“解读”都存在问题,比如孔子周